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时间:2024-02-18 20:25:17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与教学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要,根据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坚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建设校本化、科学化实施为中心、坚持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整体性设计研究和推广,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进行有机整合;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学校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及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适应世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与自觉锻炼的意识;学会向他人展示自我动作并学会欣赏他人或自己的动作;更好的参加到全民健身的计划当中来。

运动技能: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或动作中的术语。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身体健康: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描述身体特征即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即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三、教学任务: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及课程计划,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正确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

2、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钻研,通过听随堂课,备课笔记和课后小结,教师参加学区、县教研活动。

3、着实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认真学习新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改革要经历从理解、逐渐熟悉到创造性地实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体育教师接受培训、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是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教研组老师应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

4、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课外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锻炼中关注学生的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比一、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较长时间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参加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喜欢的活动都愿意参加。特别是集体活动,非常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所常见的体育术语,如向前看、向右看齐、报数等,并能准确的做出各个术语所要求的动作与行为。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差,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到困难较大,尽管很努力,也很难跟上教学要求,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害怕或逃体育课,也就谈不上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认为上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他们虽然也知道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但他们同时又认为,我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也可以,也基本能满足学校开展的各种正常活动,因而往往错误地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有可无,这是造成现在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得不到普遍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要求:

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2、要坚决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这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功能。我们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娱乐课。体育课程教学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3、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功能,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奋勇拼搏、吃苦耐劳、竞争合作、耐受挫折、尊重他人、勤于学习、生动活泼、乐观向上等优良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全体中小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强调,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不能搞多元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偏离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大的方面不能出现偏差。

5、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广大体育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更多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组织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六、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上课

19周共37课时

新授课30课时

复习和考试5课时

机动2课时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在本栏内注明全学期教学的起迄章节或篇目和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技能技巧)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在本栏内注明全学期教学的起迄章节或篇目和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技能技巧)

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主要任务与要求

教学要求

……此处隐藏1535个字……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体能常识等);基本活动(跑、跳、掷、垫上、杠上运动);篮球;武术及其他选择基础学习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和力量等体能,认识和理解青春期体育锻炼的作用,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2、基本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理解并运用体育健身技能,有自我锻炼的习惯,初步具备体育观赏和评价能力,探究并实践健身方法。

3、具有自我锻炼的意识、树立自信心,在活动中敢于展示自我,表现出坚强果断和敢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4、自觉遵守体育健身行为准则,能主动合作,关心他人,有集体荣誉感,基本形成在不同环境中积极锻炼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课中应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关注学生掌握体育与健身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视学练过程中的体育环境创设和体育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使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身心健康的意识,使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相协调。

2:优化教学策略,改善学习方式

体育与健身课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重视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教学艺术的运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着手,设计以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为基础的锻炼课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身实效

体育与健身课程,依据动作技能形成和身体锻炼的基本规律,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身体练习环境、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自主锻炼,合作交流;倡导体脑结合、身心协调、健体益智、适度有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注重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指导学生正确评价锻炼行为,检测锻炼的效果,使评价成为改进和反思教与学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体育健身实效。

4:探索多种途径,实现整合培养

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主体渠道作用,发掘课程、教材的德育内涵,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的竞争精神。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拓展教学时空,引导学生既专注课堂中的“学得”,更珍视课外的“习得”,在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实践中实现健身参与和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三、教学目标

(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解说,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2、田径运动简介与规则介绍

3、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的价值

4、常用运动负荷的测量与方法运用

(二)、运动技能

1、队列与体操:原地队列,行进间队列,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徒手体操。

2、快速跑技能:各种跑的练习,不同距离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游戏等,建立正确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确的呼吸方法,不同距离的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发展耐力速度;

4、发展跳跃能力与跳高技术:建立正确的纵向跳跃概念;各种发展弹跳的练习,助跑纵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过杆技术的介绍和练习;

5、球类

(三)、发展体能

1、发展速度素质:结合快速跑技能,运用各种跑的形式进行;

2、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耐力跑技能,运用不同距离的耐力跑练习,跳绳等;

3、发展跳跃素质:结合跳高技术,运用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

4、力量素质:持重物的健身练习;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三)课间操:间操是学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与体育组相关人员一起督促广播操。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附:教学进度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五周:田径——快速跑

第六周:田径——蹲踞式起跑

第七周:田径——跨越式跳高

第八周:足球——熟悉球性练习

第九周:足球——简单的踢停球

第十周:足球教学比赛

十一周:篮球——胸前传接球

十二周:篮球——原地及行进间运球

十三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十四周:篮球:教学比赛

十五周:体操——技巧

十六周:体操——单杠

十七周:田径——中长跑

十八周:期末考核项目练习

十九至二十周:期末体育测试

测试项目:400M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